肃宁新媒体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热点新闻、体育健康、教育科研、综艺娱乐、国际资讯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2022-12-31 20:41:00
抖音官网充值 https://www.cvcka.com/p/dou-yin-chong-zhi/
前段时间院长告诉我,他儿子好像在跳一种很新的舞蹈,叫“电摇”。
“每天回家后他都对着我练习。据说是小学生之间的最新接头暗号,你去了解一下。”
众所周知,小学生们的上一个接头暗号是《孤勇者》。
在这种儿童接头文化最为鼎盛的时候,你在路上唱出这首歌的任何一句歌词,都能炸出一堆小孩围着你把歌唱完。
但潮流来得快去得也快。如果你现在还对着小学生唱“战吗战啊”,不仅得不到“呜咽与怒吼”的稚嫩回音,还可能遭受无情的冷眼与嘲讽,附赠一段时下小学圈最流行的电摇。
电摇正在流行,比空气更透明,每次街头的问候,代表这种小学生症候群。
当我通过浏览数十个短视频,证实了电摇确实在小学校园里如病毒般流行,对电摇的深入了解也已经从院长的命令,变成了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情。
接棒《孤勇者》的“电摇”究竟是什么?
对待一种街头潮流文化,先问一句“是什么”总没有错,不然会错了意,解错了情,吃亏的只能是对着年轻人指指点点的你自己。
据我的字面理解,电摇只能是一种“摇”。
社会摇的秘籍里,手部动作是核心精髓,胯部的 wave 则紧跟着眼花缭乱的手舞,使整个作品达成一种丝滑无比的微妙 balance。
小学生在玩的电摇,与社会摇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一只手呈直角坚定地架于胸前,另一只手如游龙般上下穿梭,胯部随之舞动——这便是电摇的完整动作。
图源B站@康康大锅
西安慢摇动作包里,你能找到这一动作的相似形态。
《新宝岛》舞蹈里,也疑似出现过电摇雏形。
对于未曾经历过社会化洗礼的小学生来说,“社会摇”一词对于他们有些许遥远,用“摇子”来形容小学生也显得揶揄。于是,“电摇小子”就成了电摇小学生的别名。
现在,电摇小子已经出现在了小学校园内外的任何地方。
毕业典礼上,电摇小子摇出离愁别绪。
大礼堂中,电摇小子摇着对自由的向往。
篮球场上,电摇小子致敬篮球明星詹姆斯,用电摇示意打手违例。
街头巷尾,电摇小子摇着青春的热血和激情。
电摇,无疑是一种稚嫩的情感表达方式,却又蕴含着懂的都懂的沟通逻辑。
相比起《孤勇者》在小学生群体中所映射的人类条件反射和羊群效应,小学生电摇更接近电影《降临》所展现的第三类接触对话体系。
图源见水印
看似简单的动作,似乎蕴含千言万语;两小儿互摇,便隔绝了话里有话的阴暗成人交际,开启了队内语音。
通常来说,以电摇回应电摇是最好的解法,这至少能在小学生面前证明你没有被潮流抛弃,跟那些还在唱《孤勇者》的叔叔阿姨拉开距离。
但我真心劝你“不要回答”,因为电摇所传递的信息,很可能并不是你想象中的 Love and Peace。
电摇的技术原型无疑是毫无意义的舞蹈衔接动作,但在传播的过程中,它又确实被赋予了内涵与定义。
追根溯源往往能知其根本,明其真意。而关于电摇的起源,咱们还得从3000年前说起。
3000年前的古画如何向小学生发起攻击?
如果去掉“小学生”这一前缀,网络冲浪高手们拾起这段死去的记忆应该不成问题——“电摇”其实早已在今年五六月,就以梗的形式攻占了B站等视频平台。
相关场景通常与一个黑色小人有关。它双手平举,以极高的频率做着深蹲动作。
看出来了吧,这就是小学生电摇真正的祖宗。
作为一个“千年老梗”的主角,这个黑色小人出自3000多年前的瑞典塔努姆岩画《太阳战车》。
2019年8月,美国视频博主Cyranek慧眼识鬼畜,将小人从岩画上抠出,制作并发布了一段“两小儿变异”视频。
视频中两个黑色小人对立深蹲,配合着游戏《吉他英雄3》的电吉他噪音背景音乐,呈现出了浓烈的嘲讽意味。